“觸網”已是大勢所趨
  要不是阿裡研究中心前不久的一份報告,誰也不會想到,地處閩西山區的龍岩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會是中國14個“淘寶村”之一。數據表明,僅今年上半年,培斜村在淘寶上賣出的商品總額超過3000萬元!
  “淘寶村”的誕生,離不開村裡的一個年輕人,他就是“淘寶村”的“開山鼻祖”,村支書華錦先的兒子——華永良。
  2007年,華永良從浙江農林大學畢業後,就一直在一家國內知名的羽絨服生產廠家上班,拿著一份不錯的薪水。
  但讓華錦先沒有想到的是,2010年,兒子突然提出辭職並回家創業的想法,還向父親遞交了一份“創業計劃書”。就這樣,華永良開始了對培斜村來說具有非凡意義的一次“淘寶創業”。
  在他的影響下,村子里有了第二個“吃螃蟹”的人——餘俊亮。去年畢業的他早在讀大學的時候就開始自己的淘寶創業計劃,上半年就跟自己的合作伙伴銷售了近百萬元的竹製品。
  看著華永良和餘俊亮這些年輕人的淘寶生意越來越紅火,村兩委的主幹們商量之後,在去年年初,做出了發展電子商務的決定。為吸引大學生回鄉創業,去年村裡建起一條可容納100家商戶的淘寶街,鼓勵大學生採取“網店+實體店”的模式經營,並實行一年免租、竹涼席和茶葉生產廠家先供貨後收款等優惠措施。
  “觸網已是農產品銷售的大勢所趨。”連城蘭花有限公司董事長饒春榮表示,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蘭花企業,連城蘭花有限公司不但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40多個連城蘭花實體專賣店,還在淘寶網和建行善融商城分別建立了銷售平臺,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蘭花帶盆銷售,並與郵政快遞強強聯手,實現隔日到貨。
  在連城,不僅是蘭花,地瓜乾、白鴨都紛紛“觸網”。連城縣地瓜乾協會會長林雲功說,網絡營銷已是連城縣地瓜乾產業近年來興起的重要營銷模式,30多家規模以上地瓜乾加工企業均已開展網絡營銷,一般占企業銷售額的5%—10%。今年全縣地瓜乾全年產值可達10億元,截至目前,網絡銷售額近7000萬元,占全部銷售額的8%左右,對地瓜乾產業增長貢獻率達40%以上。
  電商緩解農產品“賣難”
  “農產品‘觸網’最大的好處是緩解了‘賣難’!”培斜村黨支書華錦先說。
  培斜村,距龍岩市區20公里,全村有2000多畝竹林、1500多畝茶園,是閩西遠近聞名的“竹茶之鄉”。去年,全村竹涼席產值1.6億元,產品也由最初的麻將席發展到現在的竹條席、竹片席等多個品種。以前村裡的產品賣得很不錯,銷往全國各地,甚至賣到東南亞。可最近幾年,市場競爭激烈,產業遇到銷售瓶頸,銷量一直上不去。
  培斜因竹茶而富,去年,全村人均年純收入1.38萬元,是名副其實的小池鎮“首富村”。“以往,我們都是走批發,企業利潤較低不說,通過中間渠道,層層加價,消費者拿到手時,價格也不便宜,兩頭都沒得到太多實惠。把竹涼席和茶葉搬到網上去賣,效益更好。”村支書華錦先如此解釋“觸網”好處。
  與網絡結成“親家”後,淘寶產業就在培斜村呈現爆髮式的增長,並迅速摘得“福建第一淘寶村”的榮譽。據介紹,目前村裡“淘寶街”已經有20多家商戶入駐,吸引了10多名大學生回鄉創業,並有50多家商戶有意入駐,目前正在洽談之中。
  “我們最近去永安考察,打算進一步豐富竹製品品種,從比較單一的竹涼席、竹窗帘發展到竹茶杯、竹煙灰缸、竹壺等竹系列工藝品。”華錦先告訴記者。
  “現在連城白鴨網銷已占到總銷售額的40%以上啦!”連城縣田野白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、福建連城村居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榮松興奮地告訴記者。公司從2010年開始試水網絡營銷,不僅有自己的官網,還在淘寶網上建立村居香官方旗艦店,在阿裡巴巴上建立B2B平臺,主要銷售連城白鴨、白鴨蛋系列產品,年網絡銷售額1000多萬元。
  “網絡幫助我們驅走了去年禽流感的陰霾!”在永定縣湖雷鎮,有一個聞名全國的野生動物養殖企業——招寶生態農莊有限公司。提起“觸網”,董事長藍招衍激動不已,經過20年的經營,野生珍禽馴化養殖成了招寶農莊的重要特色,但去年的禽流感讓他們備受打擊。今年初以來,正是通過公司網絡平臺的宣傳,如今,每天來招寶農莊學習野雞、野兔、野豬等特種動物養殖技術的農民絡繹不絕,時至今日,平均每月培訓農民工500人以上,幫助數千人走上了特種養殖創業之路。
  現代物流讓農產品走出大山
  相對於化妝品、服裝等,網銷農產品要求更高,物流就是一道不得不跨的坎。
  培斜村真正開始大力發展淘寶產業才不到一年。用一年的時間實現跨越式發展,原因很多,其中現代化的物流體系是其走出山區最根本的保證,華錦良坦言:“沒有快遞,培斜就成不了福建‘第一淘寶村’。”
  雖然有一條國道穿過培斜村,但是一直以來村民都用“不上不下”來形容培斜村的地理位置,“意思就是地處偏僻,上不接大池(鎮),下不接小池(鎮)”。
  華永良的淘寶店2010年5月份開張,一開始他就到處聯繫快遞公司,可是把“大黃頁”里在龍岩有快遞業務的公司電話都打了一遍,就是沒有快遞公司肯到培斜接單。
  無奈之下,華永良只好自己開車將貨運到市區火車站附近的一家快遞公司。“當時一天就10來單業務,自己開車來回40多公里,加上過路費,每單物流成本就超過5塊錢。”
  不久,這家快遞公司發現華永良的貨越來越多,於是就安排從上杭回市區的快遞車每天繞進培斜村接貨。這樣一來,物流成本就降下來了。村裡幾家淘寶店一合計,決定統一補差價給快遞公司。
  眼瞅著村裡各家淘寶店的生意越來越好,嗅覺敏銳的快遞公司開始主動上門。
  盧權,去年4月份開始擔任中通快遞聯繫培斜村業務的業務員,他扎實肯乾,很快就在培斜村掘到了第一桶金。“靠培斜村的快遞生意,我買了一輛麵包車和一輛吉普車,可見培斜村快遞業務量有多大!”
  如今有四家快遞公司跟培斜村開展合作。“快遞是‘大功臣’。沒有快遞,我們的淘寶店就沒法‘活’下去。”餘俊亮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要支付近20萬元的快遞費用,高峰期快遞公司一天要來兩趟,每趟兩車。
  “培斜村的網銷與物流的關係可以說是互利共贏:現代物流使得培斜村的竹涼席走出大山,走向世界;而越做越大的農產品網銷,則壯大了快遞公司的市場規模。”華永良客觀分析了農產品網銷與物流的關係。
  相關鏈接:根據阿裡巴巴集團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《2012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》顯示,2012年,商家紛紛借助電子商務的跨地域、平臺大等特點,破解農產品“買難賣難”困局,僅阿裡各平臺上的農產品交易額就達198.61億元。阿裡方面預計,2013年阿裡各平臺農產品網站數有望突破100萬家,農產品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。
  (原標題:龍岩:農產品借電商“突圍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ysnyr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